5700亿的局!浙江金诚集团PPP项目拿单全国排前三,你信吗?

      众所周知政企合作的PPP模式,这些年一直是政策鼓励的方向,自然也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青睐,符合地方上想要大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期待。特别是在我国的市政公用事业、农林水利与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及综合开发等领域,为了实施和推进项目建设,PPP融资模式被广泛应用,这种崭新的融资模式,也是近年我国公共投资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如果PPP被玩歪了,会怎样?下面就来看今天的主角:

      事件起始于近期浙江证监局按照证监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开展2018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工作。但是在检查过程中,浙江证监局发现5家公司存在不配合现场检查工作的情形。根据披露,不配合检查的5家私募机构,分别是杭州观复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金仲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金转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浙江金观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然而从股权关系来看,上述5家公司大股东不尽一致,但是穿透核查之后,最终均归属于金诚集团。

      金诚集团创始人韦杰,被称为全球新型城镇化巨头、华人商业领袖,旗下拥有160多家公司。不过对于创始人韦杰是一个多么牛逼的人也许大家并不关心,大家更关心的是,金诚集团员工电脑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为何这些电脑数据不敢接受检查?监管层又为何选中了金诚集团作为检查对象? 

 

看点及疑问

 

1、掌门人的身份

 

      执掌金诚集团的韦杰原先是一名律师,是名“80后”,浙江东阳人,这里素来商贾云集。而与韦杰百亿身价同样传奇的,就是他能屡屡斩获天量订单,这中间到底有何诀窍呢?

 

2、自相矛盾的员工人数

 

      官网说公司员工数量为2000人,官微却说在全球拥有上万名员工,这就是金诚集团在两个不同平台对公司员工规模的描述。

 

3、美女、一个电话赚百亿

 

      韦杰也有着传奇的财富故事。业内众所周知,金诚集团员工里美女如云,而且招聘也十分看重“颜值”。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3月,某杂志专访韦杰时了解到,在几天前他召集同事开会布置年后工作时,途中一个电话打进来,电话那头的证券公司说:韦总,你赚了很多钱,11位数。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听到了,大家掰着指头数一下,百亿。“他们都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们。知道了?知道了!之后继续开会。”

 

4、与众不同的上市公司

 

      按照常理,能够上市的公众企业,一般是集团旗下业绩较好的公司。但是,从有据可查的公众企业来看,金诚集团旗下的公众企业却资质平平。而且在此次浙江证监局的检查过程中,金诚集团旗下位居杭州的5家金融机构,悉数拒检。

揽5700亿政府订单

      官网显示,成立于2008年的金诚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的现代城市发展集团。金诚集团以金诚特色小镇为核心产品,运用全球资源优势,打造融合“PPP+产业化+金融化”的小镇投资、建设、运营的全生命链小镇。 截至2017年9月,拥有特色小镇项目59个,政府项目签约量超过5700亿元。

      金诚集团作为一个卖理财产品的金融公司,在业界名气并不大,却公然宣称,一年新增3900亿元订单,政府总订单达5700亿元。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否是为了售卖理财产品编造的美丽谎言。浙江证监局之前对其现场检查时,竟吃了闭门羹,更加重了外界怀疑。

      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PPP项目成交中,上市公司成交30611.7亿元,占比为28.22%;成交个数为1211个,占比为16.44%。简单估算,上市公司单个PPP项目平均金额为25.28亿元。反观金诚集团(假设项目主要为PPP项目),单个PPP项目平均签约投资额高达162.5亿元,远高于上市公司同一指标,且金诚集团并非A股公司。

      根据社会资本累计中标的PPP项目排行榜,入围前10位的企业,普遍是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铁建集团等大型央企或国企,民企仅华夏幸福、东方园林两家。其中,排名第10位的东方园林,累计中标金额为1264.4亿元。截至2017年9月,金诚集团公开的政府项目签约量超过5700亿元。但是,在这份PPP榜单中,却并无金诚集团的名字。5700亿元是什么概念?如果全部为PPP形式的中标项目,该数据仅次于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国内排行第三位。这不免让相关部门心生怀疑!

      受此事件的影响,金诚控股的股价也是大跌。5月22日,金诚控股披露拟800万港元收购集团旗下浙江金观诚基金销售公司。公司称,标的2017年分销的理财产品价值约为144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从一系列动作看,金诚集团正加速把“特色小镇+PPP基金”的核心业务搬到港股公司(骗术的延续?)。不过在2018年5月22日下午两点左右,浙江证监局传来消息,金诚集团旗下的浙江金观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被责令改正并暂停办理基金销售相关业务。

金诚集团的政府项目订单到底有多少?

      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PPP项目库中查到与金诚集团相关的PPP项目仅有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农村电商创业小镇智慧园等项目。其中,遂昌电商小镇项目总投资4.46亿元,项目公司股东包括杭州金诚新城镇投资集团新余观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第三方独立机构统计,截至目前,杭州金诚新城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PPP项目累计中标金额为307亿元,未在统计中发现金诚集团其他关联公司。这307亿和5700亿二者出入之大可见一斑,难怪外界如此好奇,那金诚集团的5700亿元订单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件真相?

 

借PPP项目募资

 

      业内人都知道,企业PPP订单,一般流程包括首先是双方洽谈了解,然后是签署框架协议或意向性协议,最后参与公开性招投标。即便最终中标了,项目最终能否落地实施也是问题,大概中标项目的落地率为50%。

      经过进一步调查,金诚集团5700亿元订单无据可查,大多数PPP项目均停留在框架协议或口头约定层面,尚未正式立项,更未进入动工阶段。然而,正是凭借这些并不具备任何法律约束力的或有项目,金诚集团在各种渠道频繁渲染拿单能力,并以PPP项目名义发行基金。金诚集团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后,成立项目公司,再以政府“PPP工程”名义向社会募集资金。一些项目质地非常一般,但金诚集团通过一番包装后,通过旗下金融平台招揽客户投资,年化收益率在10%~12%之间。

 

     “所以金诚集团只是一个卖理财产品的金融公司,有资金端。前些年从政策到地方政府,都在鼓励发展PPP项目,能找得到资金的金诚集团,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青睐,这主要是地方政府有大力推进建设的压力。但是,宣称有5700亿元订单,肯定不可能。”一家沪市A股公司董事长透露。

      工商资料显示,金诚集团旗下6家私募机构先后发行了超过310只各种类型的私募产品。其中,新余观悦30只,新余观复31只,观复投资109只,金转源71只,金诚资产47只,金仲兴为47只。上述发行的基金,其中大量产品都投向PPP项目,部分PPP项目涉及的投资基金,从1号延续至10号,甚至20号。

      以太湖人鱼小镇为例,公开资料显示,金诚集团将与无锡滨湖区政府合作,共同打造特色小镇项目“太湖人鱼小镇”。此项目是以互动型VR(虚拟现实)游戏为主题的超级乐园,计划总投资200亿元,总用地面积1258亩、总建筑面积约160万方。然而,在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PPP项目库,我们并没有查询到人鱼小镇项目

      据上述A股公司董事长透露,金诚集团的很多特色小镇项目,并不是真正的PPP项目,只是借政策鼓励的PPP之名,去备案发售理财产品这其实是典型的自融自担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最终能够做成PPP项目的其实很有限。有些企业抓住地方政府求发展的心理,把PPP模式做歪了。金诚集团在很多项目操作过程中,从项目流程,到资金募集,均对外宣称为模式创新,其实很多地方都涉嫌违法违规。

      比如,金诚集团在项目操作中,普遍存在着自融自担的情况,这显然是不被允许的;PPP项目不能有回购,而金诚集团在给投资者介绍时,频频提到项目兜底回购,多重保障。另外,金诚集团对外发售的私募产品,很多时候没有针对具体项目实施分离,存在资金池问题。

      众所周知,PPP项目收益并不高,回报期又比较长,金诚集团的操作手法,是否有借新还旧的庞氏之嫌呢?

同行评价:胆子太大

      金诚集团自述操盘手法合规,外界评价却普遍较为负面。

    “去年,有两位从金诚集团离职的员工,想跳槽到我们公司来,我对金诚集团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的操盘手法,胆子太大了。所以这两位前来求职的人,我让他们另谋高就。”上述A股公司董事透露说。

去金诚面试人的自述

      在业务方面,该A股公司与金诚集团存在着互补性。前两年,金诚集团曾计划与该公司寻求合作。“经过一番调查后,我们觉得金诚集团的做法,风险太大了,我们怕,所以就没有跟他们合作。”这位董事长说。

      在开发建设特色小镇中,金诚集团只能寻求其他企业合作。上述A股公司董事长称,“从地方政府手上签下项目后,金诚集团就是甲方了,想参与项目开发的施工方就是乙方。但是合作有一个条件,金诚集团除了从项目中提取几个点不等的项目收入外,想要合作的乙方,还得认购发行的理财产品,缴纳1000万-2000万不等的保证金。”

监管部门发声

      上面也说了,2018年5月22日,浙江证监局正式发布《 关于对浙江金观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整改并暂停办理基金销售相关业务措施的决定》,明确指出涉事企业存在借用关联方经营场地销售私募基金产品、公开夸大宣传等情形,反映出你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经营管理存在较大风险”

      如果说同行的风评或者民间的传闻仅仅是空穴来风,那么权威媒体的质疑与职能部门的警醒,恐怕是最需要顺藤摸瓜下去的引信。一家横空出世的全球新型城镇化巨头,不谈肩负怎样的企业社会责任,起码不能在中国式庞氏骗局上有一丝一毫的沾染。